20世纪80年代,曾经有一部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风靡全国,里面讲述了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利用秘密电台向组织传递情报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由王一知和龚饮冰共同在上海设立的3个秘密电台,其中李白台暴露,李白就是电影中李侠的原型。
1937年,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取得成功。在芷江从事地下工作的王一知和龚饮冰夫妇于1938年奉命回到上海,接受组织新的工作安排。
1938年日军铁蹄下的上海,虽然白色恐怖,警号声声,但就在这晦暗的日子里,“湖南万源湘绣庄”还是在上海的一条繁华的街道上盛装开业。这是中共在上海设立的隐蔽战线站点。龚饮冰的公开身份是湖南万源湘绣庄总经理,王一知的公开身份是“全职太太”。
龚饮冰和王一知
周恩来交给上海地下党新的任务是设立秘密电台,收集日伪方面的情报,向延安报告。时任上海恢复和重建情报组织工作负责人的刘晓(辰溪人,解放后曾任前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龚饮冰和王一知夫妇。
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王一知先把从红军电台政委任上,由延安来到上海的李白,改造成“上海人”。要在一个短时期内完成由“红军战士”到“地下工作者”角色的转换,实在有些为难。刚到上海时,李白见到有钱有势的人便报以不屑的态度,遇到乞讨者,便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要他像“有钱有势的人”一样,李白一时解不开这个“心疙瘩”。王一知便耐心开导他说:我们搞地下工作,既需要胆量,更需要智慧,因为我们是钻进敌人心脏的孙悟空,是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呀,稍有不慎,我们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失,革命同志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工作之前“改造”成形神兼备的“上海人”是组织交给的任务。
李白和裘慧英
通过谈心,李白逐渐明白了任务的重要性,检讨了自己的行为。王一知便对他进行“培训”,教他如何适应环境。不久,一个蓄长发、着长衫、穿皮鞋的李白改造成功,融入了上海社会。一年后,当李白和后来成为他夫人的裘慧英接头时,他的装束、神情已经完全与初到上海时判若两人。这又让第一次接触李白的裘慧英“大失所望”。因为李白发际溜光,皮鞋锃亮,还穿着长袍,戴着眼镜,一副公子哥儿的模样。
“这是个我们的同志?”裘慧英放心不下,再次问王一知,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还不放心,又去找领导上海工运的市委副书记马纯古问:“这个人不像个同志,会不会有错呀?”马纯古笑着说:“一知大姐介绍的没错,要是叫人看出是个同志,还能够做地下工作吗?”
就这样,李白和裘慧英以“夫妻”的身份开始工作了。
王一知夫妇在一个时期内,共建立、领导三个直接与延安通报的电台,即李白台、杨健生台和郑执忠台。
王一知兼任三个台收送密电的秘密交通员。
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台的报务员都是长征干部,从延安派过来,开的都是“夫妻台”,各和一个上海“妻子”组建“家庭”,进行掩护。这些战斗在敌人心脏的红色特工,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2年农历八月十四日,李白夫妇被日本军警逮捕。王一知夫妇迅速撤离了所有地下电台,并委托爱国人士成功营救了李白夫妇。
1946年,王一知夫妇再次回到上海。龚饮冰的身份成为了建业银行总经理,王一知还是“家属”,“全职太太”,做的工作仍是地下交通员。李白也返回上海,继续设置电台,从事地下通讯联络工作。
1946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了龚饮冰、王一知,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表扬了王一知同志在上海地下电台工作中的不菲业绩。1949年上海解放前夜,李白英勇牺牲。
1957年,王一知等中共地下党员在上海的暗战经历被拍成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全国公映,其中李侠原型是李白烈士,而女交通员的原型就是王一知。
责编:范欣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