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丨情洒乡村有真爱
新宁远 • 民生资讯
2020-12-24 11:55:54

——记永州市税务局派驻柏家坪镇瓦渣坪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吴春元

青蒿草种出好效益

“雷培虎,2208斤,10338元。”

“哦,要得!”

雷培虎接过成把的钞票,喜笑颜开,特意在门口摆了个“POSS”,照了个相。这是瓦渣坪村2019年8月底收购青蒿场面的一个片段。

瓦渣坪村位于宁远县西北部,地处新宁道干旱走廊中部,境内既无河流,也无溪流,生产生活用水全靠取地下水,是典型的缺水地区。

2018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永州市税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对瓦渣坪村进行精准脱贫帮扶,吴春元成为市派帮扶工作队长兼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历经1991年农村“社教”、2001年农村“三个代表”思想教育工作,此次驻村,是他第三次到农村第一线开展工作,因此与村民交往并不感觉到有什么隔阂和障碍。用了不到两周时间,他就把村里的基本情况、村民的特殊情况、群众的所思所想及期望等,全部记在脑海中。同时,经过认真思考,形成了“巩固劳务经济、发展壮大产业”的精准脱贫思路,并将这一思路积极向市税务局领导汇报,与村支两委达成共识,制定了“瓦渣坪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带领群众按规划一步一步实施。

精准扶贫,关键是产业扶贫。缺水的瓦渣坪村要发展什么?村民们能种什么?是吴春元必须考虑的。全村338户人家,2017年种植水稻的仅21户101亩,近900亩田地,要么种植一点红薯、玉米、花生,要么荒废。种植青蒿的因产量不高、价格一直徘徊在低位,村民们早已心灰意冷。

2018年11月,吴春元把永州市农业农村局和永州市星辰生物科技公司的专家请到瓦渣坪村,为村民讲解青蒿的种植方法及高产技术,并现场指导村民青蒿育苗,提高青蒿籽的发芽率。雷培虎是这群学习种植技术的忠实听众。老雷家7口人,儿子儿媳在外务工,老雷与爱人在家带着3个年幼的孙子,上有一位年过九旬的老母,日子过得不轻松。虽然在政府的扶持下勉强脱了贫,但家庭条件一般,易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但老雷不服输,与老伴暗自思量,儿子儿媳打工不易,自己在家虽然做不了大事,种点青蒿,不要下水,只是收割时累一点。驻村工作队带来了好信息,市税务局结对的帮扶责任人欧鸿鲲副局长还答应想办法提供化肥和联系销售,这为老雷种植青蒿打了强心针,吃了定心丸。老雷从驻村工作队那里领了6亩地的青蒿种子,年前育苗,3月份种下。因有技术人员指导,加之老雷管理尽心,青蒿长势好,亩产达到了360斤以上,收益也到了1600元/亩,也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老雷只是瓦渣坪村300多户村民的一个缩影。2019年,瓦渣坪村种植青蒿310亩,青蒿收入达40余万元。贫困户雷培虎、王军清、欧阳土生、欧阳国清等6户人家的产量超过1000公斤,收入过万元。其中欧阳土生种植9亩地,产量3403斤,收入达到1.6万元。

“空心村”蕴藏新机遇

“四红家养的鹅,真是味道不一样。”这是柏家坪镇对瓦渣坪村梅子漕自然村贫困户柏四红家养鹅的真实评价。

柏四红是吴春元的结对帮扶对象。2018年3月初到村入户时,他刚从外面务工回乡,因为儿子要读初中,加上外面务工也不容易,他选择了回乡。

梅子漕村是瓦渣坪村最偏远的一个自然村,处于大山深处。由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全村33户121人,有30户通过购房或易地扶贫搬迁方式,进了县城或镇上,老村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只有四红和其他1户还留在村里。那天,吴春元跟他聊了许多,既有外面打工的辛酸体会,更有回来后如何创业致富,造福桑梓。吴春元告诉他,易地搬迁的房子,政府马上就会安排人员来拆除复垦,鼓励他好好利用“空心村”这一资源。他自己本来就在打“空心村”的主意,听吴春元这么一讲,立即行动起来:买回护栏网,将村四周围起来,准备养殖家禽。扶贫工作队安排他到永州市职贸学院进行职业培训,帮他申请贷款,花8000多元买来软水管,将对面岭上的泉水引进村里,让鸡鸭喝上“矿泉水”,在村前村后的空地上种上玉米,秋后用来喂养家禽。2018年柏四红出栏鸭200多羽、土鸡100多羽。2019年初,他养鹅80多羽,7月出栏时,120元/羽供不应求,仅养鹅部分,就收获近万元。吴春元每次回市里休假时,同志们总要他帮忙带柏四红养的土鸡土鸭回去,可经常无货爽约。目前,柏四红养的第二批鹅、鸡,已经被预订一空。

靠勤劳走上富裕路

“上古,这是你的分成款”。

这位叫龙上古的村民,是瓦渣坪村的种植大户,也是瓦渣坪村的致富能人。他的能干,体现在一个字上,就是干,苦干、能干、实干。

集体经济是贫困村脱贫的硬指标。这一指标让吴春元这个第一书记常常夜不能寐。村里年轻人、能干事的人、有头脑的人基本上都在外面务工。农村是“386199(妇女儿童老人)”部队,这不是笑话,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集体经济,既无资金,又无人才,还无市场,吴春元心急如焚。

在瓦渣坪村走村串户的过程中,感觉村里最勤快的莫属龙上古。两口子上半年种植60多亩烤烟,下半年还种植水稻和蔬菜,一年都在地里劳作,是个难得的实干人。吴春元把与村委会研究成立红薯加工厂的事情与他一谈,他欣然同意。吴春元组织村支两委仔细研究,反复推敲,最后采取村集体购买生产设备和基本辅助设备,龙上古负责红薯采购、加工与质量,村委会包销的方式合作,根据销售收入规模确定分成比例,这样既保证了集体投入有收益,又保证了合作者有积极性。龙上古一边委托村民收购红薯,一边组织本村的贫困户对红薯进行清洗、磨浆、出粉、晾干等工作,既抓生产,又钻制粉技术,还要克服2018年冬季长期阴雨的不利因素,终于在春节前生产出3200多斤干红薯粉,按市场价24元/公斤全部销售完成,实现收入近4万元,按协议上古分成3.5万元。

上古全年种植烤烟、水稻、蔬菜,还承包村集体红薯粉加工,一年纯收入超过30万元,虽苦,但验证了“勤劳致富”这一古训。如今,龙上古家的院落宽敞整洁、农机工具整排成套,成为柏家坪镇农村村民勤劳致富的典范。

在瓦渣坪村工作两年多来,吴春元走遍全村330户村民,无数次在村民家穿梭,在体会和感受村民淳朴善良的同时,也见证着村民的点滴变化和不断追求。作为驻村工作队长,吴春元所能做的,是吃透上级精神并努力让群众理解、支持并转化为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村民也由衷地认可他这个“吴书记”“吴队长”,他们的成功或改变,也将成为吴春元驻村帮扶中一段不灭的记忆。

责编:严万达

来源:宁远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