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人杰
老葛到市政府某部门参加会议,又被传达室的保安挡在了门口。这也难怪,老葛穿了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提着个布袋子,50来岁的人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样子。老葛是我们单位的技术科副科长,工程师,业务上有一套,但经济上过于精打细算,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与巴尔扎克笔下的吝啬人葛朗台颇为相似,刚好他姓葛,同事们背地里尊称他为“葛朗台”。到市里开会被“挡驾”数次后,从此总要开个介绍信揣在身上。
进入二十一世纪了,老葛的消费观念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信奉的是“艰苦朴素是传家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别人都穿西装、休闲装了,他还穿着20年前的中山装或中式对襟衫。为了节约买菜钱,他跑出几里路找了块荒地,种上了瓜菜,基本上自给自足。
上级下文要求每个单位派科技人员到农村去扶贫,单位让大家轮流去,每人2年。轮到老葛,他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就出发了。谁知没过几天,对口扶贫村的村支书和村长风尘仆仆来到单位,找到领导提出抗议:“你们派来的人比我们农民穿得还硕(差)些,看起来比我们还贫困,怎么帮助我们脱贫?”
单位领导苦口婆心作思想工作,对村干部说,老葛艰苦朴素惯了,穿得差一点,但他是有技术有能力的,他一定能够帮助你们做点事情。软磨硬泡搞了半天,村干部怏怏而去。后来,老葛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农村搞小水电。他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动手能力,从设计到施工都亲力亲为。他日日夜夜扑在工地上,带领一帮人,几个月的功夫居然把小水电搞成了。农民对这个穿着“寒碜”的城里人另眼相看了。
老葛又出主意,让村里在城里租了个门面,办了个蔬菜直销店。打出的牌子上醒目地写着:“不施农药,绝对绿色!”那绿油油的新鲜蔬菜一运到店里,很快就抢购一空。婆婆姥姥们说,菜叶子上还有虫眼呢,证明是没打农药的。传闻这里的菜好吃,老人们清早就来排队,弄得供不应求。那个时候,直销店很少,老葛的一炮打响,村民们原来卖不出的菜成了紧俏货,又多了一份收入。
两年很快过去,村干部又找到单位,强烈要求老葛再干一年。老葛自己也愿意,因为有下乡补贴。他还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开荒种地,每到星期六就用蛇皮袋装上两袋子蔬菜兴冲冲地回家了。老葛在农村坚持又干了两年,乡亲们依依不舍地送别了他。
老葛退休之后,村里干部找到他家里,要聘任他为技术顾问。村干部了解他的为人,虽然有时候打点个人的“小九九”,但确实是个不善言谈的实干家。老葛呢,见自己退休后还有人请,还可继续为扶贫工作作贡献,便欣然应允。老葛在一直乡里“发光发热”干到65岁,才“正式”退休回家。
作者:张人杰
责编:周媛
来源:株洲新区客户端
专题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