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 湖南人与南昌起义②:徐特立临危自荐,成功说服国民党要员掩护起义
湖南教育发布 • 知识拓展
2023-07-27 08:47:12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和人民军队的诞生。在南昌八一起义的英雄谱中,有一位当时已年逾五旬的起义参加者,他就是被毛泽东视为恩师的徐特立。

徐特立资料图

徐特立不仅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当年起义前后,他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曾游说时任国民党江西省代省长姜济寰,并在姜济寰的帮助下成功掩护了南昌起义的发动。

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起义

1927年春夏,是中国革命史上最黑暗的时段。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先后实行“清党”“分共”政策,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失败告终。

据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江西简史》记载: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派遣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等赴江西九江,准备组织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的一部分力量,联合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举行武装起义。

当年7月20日,谭平山与李立三、叶挺、聂荣臻等人在九江召开会议,对当时的形势做了详细分析,鉴于张发奎已经完全站在汪精卫一边,会议认为,应当放弃依靠张发奎的政策,进行独立的军事运动。7月24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在武汉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在南昌起义的决定。

油画《南昌起义》

姜济寰成起义首选争取对象

不过,就当时南昌的政治、军事环境而言,起义的条件和前景并不乐观。当时共产国际出于外交考虑,禁止苏联顾问在任何情况下参与南昌起义,并指示“如无胜利之机会,也不可举行南昌暴动”。

此外,国内的形势更加严峻,不仅张发奎靠不住,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兼江西省省长朱培德也指望不上。“在国民党反动派加紧‘清共’的大背景下,朱培德曾奉命驱逐共产党员。”在当时的情况下,起义军希望争取到姜济寰支持。

姜济寰是一位坚定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成立后,他出任建设厅厅长兼民政厅厅长。南昌起义前,朱培德上庐山开会期间,国民党江西省省长一职便由姜济寰代理,若能获得他的支持,起义军将如虎添翼。

徐特立毛遂自荐

那么,由谁出面去争取姜济寰的支持呢?此时,徐特立站了出来。由于徐特立和姜济寰是同乡,他们早在1905年同在长沙宁乡速成师范学校学习时便成了至交。1911年辛亥革命后,姜济寰出任长沙县首任知事(即县长)。后来,他们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一起创办了人才辈出的长沙师范学校,由徐特立任校长。

1916年,由于南北军阀混战,姜济寰不再担任原来的职务。为官时两袖清风的他一度生活窘迫。徐特立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借了一笔钱给他,后来又将长沙师范学校校长的职位让给了他,助其渡过难关。可以说,徐特立和姜济寰是患难之交,又有通家之好。

当时,徐特立将这一情况告知了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并毛遂自荐去争取姜济寰的支持。经过商议,周恩来指示徐特立与中共党员林伯渠利用旧友的关系去做姜济寰的工作。

徐特立晓以大义说服姜济寰

之后,徐特立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姜济寰。收到信后,姜济寰立即派人将徐特立接到自己的住处。关于这段史实,在姜济寰之子姜治方撰写的文章《父亲姜济寰与我参加南昌起义的回忆》中有所记载:“(1927年)七月二十八日左右,父亲的老朋友林伯渠、徐特立和父亲的学生郭亮,先后来看望父亲,徐并由江西大旅社迁居我家。”这篇文章被分别收录在1987年出版的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著的《南昌起义》、2007年出版的由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亲历南昌起义》中。

在姜济寰家中,徐特立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汪精卫之流不得人心,终将失败,只有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能救国家民族于水火之中。最终,在徐特立等人晓以大义的劝说下,姜济寰这位“坚定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听从了徐特立等人的意见,决定支持南昌起义。

就在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姜济寰支持的同时,国民党右派也在试图拉拢姜济寰。1927年7月30日,朱培德派其秘书徐虚舟找到姜济寰,告诉他南昌即将发生武装暴动,希望他尽快离开南昌。对此,姜济寰一方面敷衍拖延着,以麻痹朱培德,一方面并没有离开南昌,而是坚定地和起义军站在了一起。

姜济寰掩护八一起义

1927年8月1日凌晨两点,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北伐军及地方保安部队约3万人,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此时,徐特立正陪着姜济寰一道坐镇姜公馆。

起义打响后,省警备司令部值班室来电告急,姜济寰当即指示:“情况不明,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开枪。”待起义军包围省政府和省警备司令部后,姜济寰又下令道:“一律放下武器!”最终,在姜济寰的积极配合下,起义部队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歼敌3000余人,占领了整个南昌城。

姜济寰的支持,使得当时由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管辖的地方武装力量不但没有抵抗,反而协同起义军作战,从而大大缩短了南昌起义的战斗时间,减少了起义军的人员伤亡。

姜济寰随起义军南下

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召开了联席会议,经过反复酝酿和商讨,组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徐特立当选革命委员会委员。为了重建江西省政府,革命委员会任命姜济寰为江西省政府代主席。

1927年8月3日,姜济寰以江西省政府代主席的身份发出布告,清楚地说明了南昌起义的原因、目的,起义与江西的关系以及江西人民对起义的反应,同时也明确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同年8月3日至5日,起义军开始撤离南昌,南下广东。起义部队整编后,徐特立出任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受他影响的姜济寰也随军南下,以江西省代主席的身份协助起义军筹粮筹款。

尽管南昌起义失败后姜济寰被迫与中共分离、流亡日本,但当年他在徐特立的影响下作出的正确选择,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责编:范欣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