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日报市州新闻版头条丨长沙县助困难群众从“忧居”到“安居”
新湖南客户端
2020-12-11 08:01:16

老楼变洋房,小区变花园,兴建公租房——

长沙县助困难群众从“忧居”到“安居”

湖南日报记者 周小雷 通讯员 冯玲 熊冰俏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0年12月11日17版)

不久前,作为全省最大规模公租房项目,长沙经开区产业员工生活配套园公租房项目一期完工建成,1700套房可解决7000人的住房问题。

走进该公租房项目所在小区,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整齐排列着,楼房内明亮通风,格局合理有序。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水、电、网络等线路已经铺排到位。这是长沙县夯实住房安全保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沙县多措并举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使困难群众实现从“忧居”到“安居”。

安置小区蝶变为美丽城中花园

11月底,长沙县星沙老城区6区内部道路沥青铺设完成,标志着该县旧城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完工。

行走在星沙老城区4区,目之所及,黄墙黛瓦、绿树红叶,崭新平整的黑色沥青路面很是整洁,醒目的白色停车线内,小车停放整齐有序。

“1至6区,全部改造后,感觉完全变了一个样,老楼变洋房,小区变花园,以前搬出去的邻居好些又搬了回来。”居民周再双说。

而在3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老旧社区,路面因年久失修,到处坑洼不平,雨天踩在地砖上,泥水溅得老高,空中到处是‘蜘蛛网’,各种管线密布,加之车辆乱停乱放,小区内通行非常拥堵,很多老邻居不堪忍受都搬了出去。”周再双说。

“长沙县旧城棚户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很多都是自建和代建,由于标准不一,且管理不到位,存在很多隐患问题。”长沙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洪说,为彻底改变旧城棚户区的面貌,长沙县委、县政府决策成立旧城棚户区改造指挥部,2015年7月,旧城改造试点工程启动,当年,就完成了星沙老城3区试点改造房屋8栋。改造后效果明显,得到了上级政府和居民的认可,为全面推进旧城棚户区(1至6区)改造积累了经验。

2016年,长沙县旧城棚户区(1至6区)改造项目全面启动,项目总投资8.728亿元,涉及1至6区共432栋约6000户居民,总改造面积153万平方米,是长沙市改造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旧城棚户区改造项目。

经过4年多的努力,20多年的老城区就此温情蜕变。如今,一个功能齐全、环境美洁、设施完善的现代街区完美呈现,6000户安置户的幸福在家门口升了级。

实现中低收入百姓安居梦

圆安居梦,暖百姓心,解决群众安居问题特别是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一直是长沙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该县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在严格落实长沙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同时,加大公租房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租赁市场,建成全省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住房保障体系。

长沙县住建局首次采用PPP模式建设“全省示范、国内一流”的公租房项目,可让3万名不同层级的产业员工“入职即入住”。同时,在产业聚集区域内指导企业新建或改造长租房8000余套,按人才居住标准差异化装修建设,让近4万名不同层级的产业员工“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

“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城市发展更有温度。”长沙县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主任范燎亮介绍,目前,全县已建成交付使用公租房13326套,配租约12140套,来自中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群体的4.5万余名市民实现从“忧居”到“安居”。

“房间内空调、冰箱、洗衣机配套齐全,拎包就能入住,附近商场只需步行5分钟,楼下就是公交站……”刚从西安石油大学毕业来长沙县工作的王亚兰,住进了新租赁的红璞公寓蓝山郡店,感觉非常不错。

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是实现住有所居的重大民生工程。通过抢占政策红利、盘活闲置资源、服务项目建设、打造示范精品4种举措,长沙县抢抓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机遇,支持蓝山郡项目开发商将已建闲置的483套住房委托世联红璞集中运营管理,面向新创业人群配租,在规范住房租赁行为、稳定租赁关系和租金水平、提升租房品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2008年起至今,长沙县共有公共租赁住房项目53个,投入19亿元,总建筑面积达71万平方米,让数万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梦,幸福感持续攀升。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