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高桥镇:“农民诗人”自创对联,书写乡风文明
星视界 • 长沙县
2020-12-05 15:49:47

  长沙县高桥镇:“农民诗人”自创对联,书写乡风文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静明

  在长沙县高桥镇,有一群“农民诗人”。他们在茶余饭后喜欢吟诗作对,让诗一样的生活,都在对联里铺展,让乡村成为充满诗意的“芳草地”。

  在金桥家风家训舞台上,才子罗灿林自创的“忠魂奉慰殷殷血脉传承古今俊拔人才出,道义担当朗朗家风丕振仁善贤招德政来。”让人忍不住停留和品读。这副对联展现的是家风的文化载体,让家风可触可感可知,让心灵收获良好家风的滋养。

  (金桥家风家训舞台的对联:“忠魂奉慰殷殷血脉传承古今俊拔人才出,道义担当朗朗家风丕振仁善贤招德政来。”)

  罗灿林的下面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家乡高桥的赞美和热爱。讴歌了昔日的繁华景象,让美丽看得见,乡愁记得住。语言纯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情感真切、很接地气、耐人寻味。

  锦绣东乡碧水长,巍巍高桥气势磅。

  百舸千舟相竞渡,渔樵耕贩各匆忙。

  巷立七十二店铺,街临四十八茶庄。

  驿站人熙凉亭憩,阁楼客满酒茗香。

  甘清泉涌明德井,道义匾悬慈善堂。

  蜿蜒两岸柳枝翠,纵横田畴稻谷黄。

  老叟悠然垂竹钓,孩童惬意放牛羊。

  隽永描绘昔日景,久视渐入画中央。

(高桥老街明清时的胜景图)

(才子罗灿林为高桥老街明清胜景图作的诗。)

  乡贤董国安和周克俭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平时里,他们除了互赠自拟自写的对联,还互写“打油诗”抒发情感、陶冶情趣。“自古如今葛板坡,戊山辰向对金窝。坐落原始长流水,家顺人和福气多。”“数千年未绝辉煌文明之声于世界,新时代更见腾飞巨龙傲立在中华。”……他们将对联张贴在大门两旁,成为了美丽庭院的基本内核,提升了生活品味。

(乡贤董国安和周克俭的合影,平日喜好琴棋书画诗酒花。)

  董国安是一名乡村医生,他的妻子是一名退休教师。乡邻为感谢夫妻俩在生活和健康上的照顾,特赠对联一幅:“国手悬壶堪济世,园丁树蕙者斯馨。”他把感激之情寄托于对联中,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文字的温度。

  (友人赠送给董国安夫妇的对联“国手悬壶堪济世,园丁树蕙者斯馨。”)

  在周克俭夫妇八十大寿时,其儿子自拟了一首七律感念父母的辛劳和付出,如今感受子孙欢聚一堂,同享天伦之乐的幸福:“茗香万里越山艰,叶嫩枝枯双雁还。衔絮哺雏白昼苦,翔云扶翅夜雨寒。遥看群羽行阵列,喜觉新枝七彩翻。八十功名乐会聚,朝霞暖耀众生喧。”

  (在周克俭夫妇八十大寿时,其儿子自拟了一首七律感念父母恩情。)

  走进老党员李汉权家的院子,庭前月季花开得正艳。门前对联“玉皇殿祥光映屋,金沙洲瑞气临门。”是他自创作、亲笔写的。展示的不仅是他的气度和神韵,更是他的爱好和精神寄托。他从不打牌,通过书写对联、画画、读书看报、唱歌等乐趣来充实身心。“白水映亭人来车往扬盛世,石山沿路鸟语花香诵福音。”“百官施策光禹甸,万众挥戈耀乾坤。”“百官两手描福地,万众一心绘蓝天。”“高仰维汉百录添锦绣,桥连范林白石靓金桥。”……他写的一副副对联既写生活环境、心情感受,也写向善向美的好光景,为朴实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老党员李汉权自创作、亲笔写的对联。)

  在老党员邹明礼家中,对联、挂画和家风家训的牌匾都是乡邻和友人书写和赠送的。因为他从不办场伙和收礼,别人家办红白喜事他却照常送礼。这种只送不收的老好人,邻里回赠给他的是精神“里子”,让家中布置更有“面子”。

(友人赠送给邹明礼的诗词、家风家训的牌匾和挂画。)

  郭桥旁墙上,大写“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对联。相传桥建成后,郭氏兄弟骑马经过。马过木桥发出有节奏的马蹄声,郭焌出一上联:“马过木桥蹄打鼓”,郭灿听后,一时语塞。下桥见一群小鸡在一盆内吃食,发出啄啄响声,马上对曰:“鸡啄铜盆嘴敲锣”,郭焌听后道:“对得好,对得好”,二人哈哈大笑。这副对联堪称绝对,世代流传下来。现在,高桥人把它定格在墙上,定格在高桥风雨历史中。

(郭桥旁墙上,大写“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对联。)


作者:通讯员 陈静明

责编:张云荻

来源:长沙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