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委”换届在行动】 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特色产业助力脱贫致富
新桑植 • 民生在线
2020-11-23 17:19:5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3日讯(记者 尚柳 刘璐)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268户1254人。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980元,村集体经济为零。通过不断摸索,合群村探索出“党支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把土地、产业和农民有效组织起来,走出一条“村社合一、党群连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形成了“村里的事情大家共同关心、村里的发展大家共同推进、村里的受益大家共同分享”的良好局面。2019年,合群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2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128万元,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全县产业发展的学习样版。

“农村要想富,产业发展是出路。”为了找到适合村里发展的路子,村支“两委”邀请湖南省农科院、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协等单位10余名专家检测水质、土壤,结合水质优良、土壤无污染、硒含量高的资源优势,规划发展以优质稻为主导产业的山区优质种养产业体系。2017年初,合群村试种了80亩优质稻,结果稻谷还没丰收就被订购一空,获得了8万元的利润。2019年,合群村将优质稻规模扩大至1003亩,并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集收储、烘干、加工、包装于一体的优质大米加工车间,购置了生态产品物流专车,优质大米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我们合群村只有山和水,不能像集镇那样做商贸,那么我们就要把山水这篇文章做好,把土地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创造一个品牌,最后走向市场,这样老百姓才有收入。” 合群村党支部书记钟白玉说道。

为了让产品“走出去”,合群村注册了“七眼泉生态香米”品牌,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同时,村支“两委”通过参加各种展会,举办 “栽秧会”、“开镰节”等方式推销优质稻,成功打响了品牌名气,产品远销广东、云南等地。每斤稻米最高可以卖30元,村集体经济和村民都有了可观的收入。

想要长远发展仅靠优质稻是不够的,合群村按照“一主带多特、两短带两长”的规划思路和“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的布局原则,建设优质水稻、黄桃、丑柑、生态养殖四大基地,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实现了“山下种稻子,山间养羊子,山上种果子”的产业发展格局,充分拓展百姓增收渠道。

目前,合群村推行“党支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将全村39名党员分成4个党小组,分别负责优质稻、黄桃、丑柑、养殖四大产业,由各党小组组长分别负责各组的生产组织和技术指导,对全村550多亩稻田、2000多亩荒山进行流转,由村集体按照协议交由桑植合群诚信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同时组织贫困人口、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就地就近在产业基地就业,确保村民流转土地有租金、投资入股有分红、基地务工有收入,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原来都只自己种自己的地,没专心种,现在土地流转了,全体社员就全部在这里干活,三七分成的,社员得70%,村里得30%,社员都有钱拿,人人都是富裕的家庭。” 村民谷月清开心的说。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过去合群村的村民分散居住在官瑞公路南北两侧的杨旗山、狮子山,村里没有通村、通组道路,进村入户都靠翻山越岭。除了交通堵塞外,村里也严重缺水。由于合群村特有的喀斯特地貌,造成“人在山上走,水在地下流”的局面。1000多人的山村仅靠几口小水井取水和下河担水。近年来,钟白玉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修建通村公路,整修灌溉水渠8.5公里,新修产业路18.9公里,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建立了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空巢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村里的百姓纷纷感叹道,村子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2018年合群村村党支部被评为桑植县示范堡垒,2019年获评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面对即将到来的“两委”换届选举,已经连任了13年合群村党支部书记的钟白玉表示,不管是否能够继续担任书记,只要村里有需要,她都会义不容辞,尽自己所能为合群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责编:熊惠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