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3年重见光明,微智医疗联合湘雅医院获得重大科研突破
长沙经开区 • 其他
2020-10-19 09:55:42

失明3年重见光明,微智医疗联合湘雅医院获得重大科研突破

新湖南客户端10月19日讯 (长沙经开区工作站记者  蒋炼)“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还能看见光明。”来自宁乡的刘女士是一名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已经失明3年的她,近期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IMIE智能视觉植入器”手术后2个月,通过戴上特殊的眼镜重新看见了眼前的世界。


据了解,该院在全球首创“IMIE智能视觉植入器”手术,帮助包括刘女士在内的3位失明多年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重见光明。该技术由长沙经开区企业微智医疗研发,是目前治疗视网膜病变盲人唯一长期安全可靠、恢复“有用”视觉的方法,此举将为全球2000余万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患者带来了光明的希望。

“如果把人的眼球比作一台相机,晶状体是镜头,视网膜就像是底片。视网膜将获得的信息转换成生物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该项目负责人湘雅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许惠卓教授表示,一旦视网膜受损,人眼就无法接收光线信息,从而无法产生视觉信号。一些试图恢复受损的视网膜光感受器功能的治疗方法,目前仍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效果尚待验证。

“IMIE智能视觉植入器”则是直接“绕过”受损的视网膜光感受器,通过外部视频装置和眼内植入体产生电刺激,从而形成仿生视觉,为此类患者带来了光明的希望。



患者佩戴装有摄像头的特制眼镜,摄像头捕捉的图像信息通过视频处理装置进行数据转换后,无线传输给患者眼内的植入体。植入体的专用集成电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生成电刺激脉冲,通过柔性电缆传输至贴附在视网膜上的电极阵列。电刺激脉冲诱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可用视觉神经细胞,产生电生理反应,通过视神经传输至大脑视觉皮层,使患者产生视觉感知。

该技术是世界首创“256通道柔性电极视网膜上植入式电刺激器”,基于研发团队20余年的研发经验,采用256通道柔性电极阵列设计,结合全球领先的微机电(MEMS)、智能芯片、微器件封装、视网膜植入等先进技术,具有电极数目多、分辨率高、可制造性高等优点,为盲人重见光明提供了高科技技术手段。



据许惠卓教授介绍,目前该技术在国外的产品只有60通道,而此次在国内生产的新一代256通道的产品更为先进。这可以理解为:一个图像由256个点组成,相对于由60个点组成来说,应该是更为清晰和精细的。所以,电极通道越多,就越有利于患者理解和识别,视力恢复得也就越好。

目前,刘女士接受了2个多月的专业的视觉康复训练,她的各项测试数据超预期,效果良好,目前已能够室内行走、识别数字、家用生活物品分类。

许惠卓教授表示,“IMIE智能视觉植入器”产生的仿生视觉与人体本身的视觉并不相同,因此术后的视力恢复程度,与使用者理解能力、配合意愿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后天失明、康复训练中配合意识强,自觉性高的患者,康复情况会更好一些。一般需要约6个月左右的恢复期,使用者有望实现基本的生活自理。

责编:李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