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村:瑶山药香
新蓝山 • 蓝山
2020-09-18 16:34:5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8日讯  发展脱贫产业,找准特色、定好位是关键。我县荆竹瑶族乡江源村地处湘江源头,良好的生态是当地的“金字招牌”。在村支书赵雪旺的带领下,乡亲们告别了过去“坐在金山上哭穷”的日子,利用生态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一同念起“药王经”,打好了一手脱贫致富的特色牌。

江源村,因紧邻湘江源头而得名。近年来,村里陆陆续续尝试了玉米、养殖等几个产业,都不太成功。在外创业十多年的赵雪旺,2017年带着攒下的一百多万积蓄回了村,乡亲们推选他担任村支书,希望这位“能人”能带领大家致富。

下决心让乡亲们富起来的赵雪旺,四处为村里发展筹集资金,甚至把自己在外经营多年的公司卖了。

尽管母亲责怪、儿子反对,赵雪旺还是一门心思扎进了村里的扶贫产业中。他多方联络做生意时结交的朋友,希望能为村里引进一个见效快的产业。

由于没考虑当地种植条件和气候环境,这片投了近百万元的魔芋试验田,不到一年,就因为遭遇病害而打了水漂。这次失败后,赵雪旺的母亲反对得更强烈了。

家人的坚决反对,没能动摇赵雪旺的决心。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他开始反思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发展产业不能急功近利,拍脑袋上马,一定要因地制宜,找准特色。

江源村耕地少,温度低。赵雪旺想起了妈妈曾说过的一句话:这山里只有两样东西长得最好,一是杉木,二是林荫下的中药材。

现在的“江源道地药业种植合作社”里,赵雪旺先后种植了重楼、白芨、黄精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中药材100多亩。特别是这种又名“七叶一枝花”的重楼,被称为瑶乡“神药”。

看似杂草丛生的药材基地,其实是在模拟原生态的生长环境,以保证药效。管理员赵福生,今年48岁。出去打工见过世面的他,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一开始对在家门口种药不看好。

赵雪旺发动贫困户来合作社上班,每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工资;通过资金或者土地入股还有分红。这下,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参与者越来越多,赵雪旺还收到一笔最意外的“投资”。

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江源村终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如今,赵雪旺计划在村里这片原生态的瑶寨里打造“药王谷”,把瑶族文化和中药材产业相融合。

公路盘山而上,江源村一天天在变美。路边小店生意好起来了,新的砖房盖起来了,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

责编:欧阳翔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专题民族团结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