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股东?新区“三变”改革让农户走上致富路!
株洲新区 • 头条
2020-05-19 17:10:37

日前,三门镇月福村周亿强将土地流转出去当上“股东”后,又在湖南裕农蔬果鲜切基地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流转土地、直接用工、股金分红……如今,我区越来越多农户通过村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简称“三变”)改革试点,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走上了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里种养企业合股联营的发展致富道路。


“沉睡资源唤醒”  收益来源稳定


背靠京港澳高速,离伞铺收费站只有700多米,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三门镇月福村成为一块“福”地。如何将这块“福”地物尽其用?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2017年,月福村率先拉开了新区“三变”改革试点的序幕。

谢慧/摄

2017年6月,月福村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农民入股的方式成立月福置业有限公司。全村807户,每户以6000元的股本金入股,每户参股0.06%,其中农户每户认购一份(可自愿放弃),农户占项目股份48.42%,村级集体占51.58%。

谢慧/摄

月福村还以种植结构调整为契机,通过收购农民自家种植的蔬菜、花卉,将进一步促进农民种植积极性,优化全村种植结构。同时,该村通过给予农户流转农田约500元/亩资金,增加农户收入;通过设置总股份400股,每5000元/股,流转农田的农户优先考虑,村民自愿参股。

2018年7月,月福村引进湖南裕农蔬果鲜切项目。该项目占地20亩。目前,月福村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月福村党总支书记杨大召说:“每个月我们村月福置业有限公司的账户上都会定时有8万元的入账。”今年,月福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预计突破百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 基层凝聚力更强


“现在种田很方便了,机耕道修到了家门口。”从2018年开始,两年时间里,雷打石镇伞铺村启用村集体经济资金20余万元,购置了水泥、水管等设备,完成了全村33公里的机耕道修建。


苏振华/摄

“原本没有路,丰收的稻谷不能直接送回家,还要靠人力挑。”今年70岁的罗文昌回忆道:“身子骨根本吃不消。”然而,之前村集体经济因“差钱”无力解决。“‘三变’改革让我们村彻底改变了过去村集体组织‘无钱办事、无力办事、说话无人听’的局面,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村党总支书记李星说。

苏振华/摄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基层凝聚力更强了,伞铺村在“三变”改革的道路上走得铿锵有力。2018年3月,伞铺村成立了富龙土地专业合作社,利用村上的近770亩的结构调整土地,采取“合作社+农户入股+投资方”的模式,引进“绿之优”无土栽培、水培蔬菜等种植企业,解决老百姓就近就业50人,同时带动扶持原有4户种植大户实现规模扩展。两年来,伞铺村年均实现集体经济收益超20万元。



身份转变 思维转变


“叮咚、叮咚”每个月的5号,月福村周亿强的手机就响了,“4000多元的工资准时入到我的账户上了。没想到我也和城里的人一样拿工资了,甭提多开心。


苏振华/摄

一开始,周亿强对这次“三变”改革是反对的,因为要占用他家的茶树林,建湖南裕农蔬果鲜切项目厂房,他不是很乐意。经村干部做工作,周亿强还是同意了。随之而来的是,村民就业机会大幅增加。

伞铺村还定期举办农技培训课程,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送知识,送技术,“让部分农民成为‘种植专家’和‘田间秀才’,实现由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

“除了培育职业农民外,我们还引导村民的收入来源发生转变。”伞铺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探索的经营主体与农户联营的模式,至少可让农户具备流转土地固定红利、惠农直补、财政资金持股红利、本土务工四大增收渠道,“如今,‘三变’改革让农民变成了‘股东’,不仅增加了财产性收入,还进一步拓宽了增收的路子。”

据了解,我区自2017年试点“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以来,全区已有5个村像月福村、伞铺村这样,在改革中激活了“人”“地”“钱”等资源要素,为全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作者:张媛 李倩

责编:王珈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专题决胜2020-全面小康湖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