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峰系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主峰海拔1101米,为衡阳县境内第二高峰。山体由南岳花岗岩体断裂切割而成,山腰白石遍布,银光夺目,故名白石峰,她四周峰峦起伏,独此峰高耸入云,坡陡峰峻,谷涧深陷,雄伟壮观。明代《统一志》载:“白石峰,山多白石。”《衡阳县地名》记载:“白石峰系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位于县东北部,距县城60公里。坐落国庆乡(现岣嵝乡)。山体跨越岣嵝、界牌、国庆、江柏堰、衡山店门五个乡,纵横25平方公里,总面积15万亩。
▲远眺白石峰
白石峰风景秀丽、景色怡人,春有野樱漫山,夏有杜鹃盛开,秋则层林尽染,冬时银装素裹。山上有老岩洞、雨施岩、军事碉堡等红色遗址,从古至今,很多名人志士都到过这里,革命期间还是衡阳县重要的策源地之一。
▲夕阳下,野樱花开烂漫
据衡阳县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在白石村搜集第一次大革命期间“衡北游击师”的活动史时他们了解到,在郁郁葱葱的竹木掩护下,1927年就建立了白石党支部。那时,党支部有7名党员:廖云柏、宋科云、王宇成、肖美雪、汪时恒、王成贵,还有一名党员姓汪,具体名字,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不太清楚了。其中,肖美雪是白石村第一名女党员,由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介绍入党的。
▲秋日白石峰,山间层林尽染,红绿相间。
七名党员在白石村积极活动,组织农协会,组织农民起义。1928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之后,加入肖觉先和戴金吾领导建立的“衡北游击师”,并转移到老岩洞、雨施岩一带隐蔽起来。那里山高林密,时常起雾,便于活动,并且靠近衡山县,便于和那边的党组织和界牌的联络点联系。
▲雨施岩
老岩洞是一整块巨石崩塌外凸而成的石洞,洞顶最高不过两米半,地面面积三十四平方,右边空敞,左边被一片斜卧的石块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洞部分,靠近洞檐,斜卧的石块压在洞壁上,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三角形屋顶。后洞更加隐蔽,如果不特意找寻,可能都会被忽略掉。它位于前洞后方,需要拐个弯低着身子进入。后洞昏暗,霉味扑鼻而来,侧耳还能闻到微微的滴水声。它中间高,两头矮,最矮的地方离地只有30厘米左右。而当年,地下党员正是在这阴暗潮湿的山洞席地而睡,策划革命。
▲几名游客从老岩洞经过
可惜的是,在隐蔽活动的两个月时间里,王宇成、王成贵、和汪姓党员被捕牺牲。幸存下来的四名党员后来也因为各种原因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如今,9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革命条件之艰苦、斗争之险恶,已经难以回望,唯有熏黑的山洞记录着这里曾经有人活动过,有人曾为崇高的理想、美好的愿景奋斗过、并牺牲宝贵的生命。
相比老岩洞,白石峰峰顶附近的雨施岩则多了几分传奇色彩。相传乾隆37年即1773年,乾隆南巡到此,看到天干大旱,老百姓颗粒无收,他就在岩壁上题字求雨,祈求上天眷顾,让老百姓风调雨顺少受灾难。300多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在岩壁依稀可辨识出“云行雨施”和“乾隆三十七年立”等字样,但究竟是不是乾隆皇帝的笔迹,还有待考证。而雨施岩所在的地方,以前还有座庙,地下党员在隐蔽期间,曾把这里作为第二个活动场所。庙宇后来在“文革”期间毁掉了,留下的石料则第二次作了贡献,被用来修筑军事防空碉堡。
▲雨施岩壁上的“云行雨施”和“乾隆三十七年立”字样
白石峰山体雄伟,地势险要,扼守岣嵝、界牌、国庆、江柏堰4个乡(镇)和衡山县店门前乡,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毛泽东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之后,1966、1967年期间,白石峰顶就多了一座防空碉堡,至今保存完好。目测这座碉堡直径约3米,高约4.5米,墙体上开了一个约一米宽两米高的石门,方便进出。墙体四周和圆顶,预留了多个方孔,以便瞭望和扫射。不过,由于保密的需要,当时留存的资料并不多,这座碉堡到底是谁建的无从考证。
▲一群游客正在碉堡前拍照留影
村里有着50多年党龄,现年78岁的老党员续代前曾经在这座碉堡驻守和战斗过。他16岁当白石村突击队长,当过民兵营长、村支部委员和村支部副书记,当选过县劳模。当时身为民兵营长,他清楚地记得, 1967 年 6 月 17 日晚上8:00多接到通知说,国民党有一架飞机过来了,要紧急防御。接到通知后,他马上在村里广播,并边跑边喊,集结了21名民兵组成武装排,扛上机枪和冲锋枪跑到碉堡警戒。十多里的山路,我们现在爬上去至少要花2个多小时,当年他们只用了大约45分钟就登顶了。到了之后,他们每一百米站一人沿途警戒。后来,他们捡到了飞机撒下来的一些传单。
另据当地村民讲述,祖辈们经常向他们说起,在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有一架日军敌机撞在白石峰东侧山体上(四方井)而坠毁,当时只听到一声巨响,向响声方向望去已是火光冲天,后村民还在坠机处捡拾飞机残骸金属残片。
▲白石峰顶
南岳72峰,峰峰都与湖湘文化有关联,白石峰当然也不例外。据《衡阳县志》记述,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王船山,于清顺治四年四月,与衡阳名道夏叔直随桂王同赴武风州,因“淫雨弥月,困车驾山,不果往”。王公作有《淫雨弥月将同波直取上间道赴行在所不得困车驾山哀歌示叔直》一诗。夏公亦有《同夕堂游车驾山》之作。王、夏同游白石峰,叔直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游白石峰记》传世。
白石峰下有青兰彭氏晓杭,官为邵阳训导,有《古香山馆文存》十二卷传世。曾国藩自称为邓显鹤的“私塾弟子”,在曾氏由待讲学士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时,邓公知彭、曾两家居白石峰左右,便作诗云:“转侧梓田道,流连白石峰,心随车驾隐,世情海桑逢……”王船山、邓显鹤、曾国藩……就是湖湘文化在此有浓重的一笔的见证。
▲游客们从野樱花下走过
如果你爬上此山,收获的不仅仅是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更能感受到她厚重的历史文化,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讲:“一登上此峰,就会爱上她。”
作者:钟仲华
责编:袁一心
来源:你好衡阳县客户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