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
《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
我们抓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都能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各级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作风》(2014年3月9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26页
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8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0页
做到心中有民,必须树立良好作风。在县一级这个层面,县委书记对一方党风政风具有示范作用。老百姓看党,最集中的是看县委一班人特别是县委书记。县委书记作风不好,党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38页
县委书记作为县里的权力人物和公众人物,要注意道德操守,道德上失足有时比某些工作失误杀伤力还要大。我国古代就要求县令“导扬风化”。要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全县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42页
要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倡导时代新风。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月13日)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官德民风的塑造,这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包含的道理。在引领社会风尚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旗帜和标杆,全体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干部都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鞭策自己》(2015年9月11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79页
批评和自我批评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自我批评难,相互批评更难。难就难在为人情所困、为利益所惑,怕结怨树敌、怕引火烧身,说到底还是私心杂念作怪,缺乏党性和担当。“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正视、主动改正。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指出、帮助改进。对同志的提醒批评,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要随时随地,不要等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再提。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坚持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年版,第127—128页
转作风改文风。“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越是信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不能悬在半空、浮于表面,不能“闻得鸡好卖,连夜磨得鸭嘴尖”。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如今,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可以千里边关一日还、一日看尽长安花,但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要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要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教育引导群众,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
经过几年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内正气在上升,党风在好转,社会风气在上扬。这些变化,是全面深刻的变化、影响深远的变化、鼓舞人心的变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这充分表明,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抉择是完全正确的,是深得党心民心的。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2016年10月27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18页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领导干部要带头,班子要作表率,在党内营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坚决克服文过饰非、知错不改等错误倾向。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2016年10月27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25页
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67—168页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6年12月12日),《求是》杂志2025年第3期
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2018年1月5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10页
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2019年3月1日),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年版,第267页
干部要想行得端、走得正,就必须涵养道德操守,明礼诚信,怀德自重,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
《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2019年3月1日),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年版,第269—270页
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等等,都需要担当,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要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2019年3月1日),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23年版,第270页
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理论联系实际,前提是学懂弄通理论、掌握思想真谛。年轻干部要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前后贯通学、及时跟进学,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这样才能真正立得稳、行得远。
在二〇二一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21年3月1日);《人民日报》2021年3月2日
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 民风向上向善。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 项规定精神,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治“四风”树新风并举,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作风温床,坚决纠正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伟业。
《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2022年1月18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664页
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是内在统一的,不是彼此对立的。严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使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23日),《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89页
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许党、夙夜在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善于发现、培养、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着力消除妨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因素,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2022年12月26日、27日),《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8日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作风历来是引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是人民群众观察党风的重要窗口。
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2022年12月26日、27日),《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8日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才能真切感悟到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廉洁奉公树立新风。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4月3日),《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434页 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要抓实以学正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增强检视整改实效。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要弘扬清廉之风,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要按照“三不腐”要求健全相关制度、严格执纪,建好护栏。要养成俭朴之风,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 在内蒙古考察时的讲话(2023年6月7日、8日),《人民日报》2023年6月9日 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二是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迎难而上、敢于斗争,严肃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三是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抓落实,聚合众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 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2023年7月5日—7日),《人民日报》2023年7月8日 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在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1月8日) 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各级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掌握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这一强大思想武器,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持续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2024年2月28日),《人民日报》2024年3月1日
责编:段雨婧
来源:《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