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红色故事 | 陈正湘指挥击毙日酋阿部中将始末
云上新化 • 人文新化
2021-04-14 10:11:06

陈正湘(1911-1993),原名陈逸成,新化县圳上镇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他十五岁从戎,参加过北伐、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铁道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正湘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他亲自指挥炮兵击毙了日酋“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在我军抗日史上写下了辉煌一笔,陈正湘也因此成为抗战名将。

1939年秋,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以二个师团、二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秋季大扫荡。其中,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矛头直指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该旅团的头目就是大名鼎鼎的阿部规秀。阿部规秀1886年出生于日本青森县,1907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9年任日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兼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陆军中将。被称为擅长“新战术”的俊才和“山地战专家”,有“名将之花”的称号。

1939年10月31日,八路军截获了日军的重要情报,11月1日晚上9点,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给分区副司令员兼1团团长陈正湘打紧急电话说,盘踞涞源县城的日军将在近两日分三路袭击马关、吉河等地八路军。军区决定以小部兵力诱敌深入,利用张家坟、雁宿崖、三岔口峡谷地带歼灭进犯的日军,并命令陈正湘率1团在1小时内出发,奔赴预设伏阵地。这天正值陈正湘新婚,他接电话后,匆匆告别妻子,带领部队向预伏地疾驰。到达雁宿崖后,八路军部队在峡谷内扎好了“口袋”。在第1军分区所属游击支队的抗击引诱下,由涞源城出动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一大队紧追了过来。当其进入“口袋”时,埋伏在东侧的陈正湘部队向北攻占三岔口,形成南堵北截,东西狠打的局面,日军500余人几乎全部被歼。

吃败仗后,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恼羞成怒。11月4日凌晨,亲率第二和第四大队1500余人再次向雁宿崖方向出发,企图寻歼第一分区主力。陈正湘派出小分队,不断骚扰袭击日军,掩护主力部队休整。5日,日军进入张家坟、银坊地区。陈正湘认为,若日军继续前进,将威胁军区指挥机关和冀中军区后方机构的安全,必须拖住日军,将其引向黄土岭、寨头方向。陈正湘这一作战思想得到了军分区采纳。6日,陈正湘抓住日军急于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报复的心理, 诱其东进。阿部规秀果然上钩。7日晨,阿部规秀率部越过黄土岭,向上庄子、寨头方向开进。当其进入设伏圈时,八路军各部突然发起猛攻,陈正湘率团从寨头方向痛击日军。日军急忙抢占上庄子等高地,并向寨头阵地反扑。双方开展激烈的山地争夺战。16时许,陈正湘在793高地团指挥所用望远镜瞭望,看到黄土岭与上庄子之间的一道山梁上有三个突出的小山包,中间山包上有几个挎军刀的日军指挥官,正举着望远镜向第一团阵地张望。这个小山包下的一座独立小院内有腰挎战刀的日军军官进进出出。陈正湘果断判定,这是日军的军事指挥所,小山包则是观察所。他当即命令通讯主任邱荣辉跑步下山,向炮连杨九枰连长传达命令:迫击炮迅速上山,在团指挥所左侧立即展开,隐蔽地构筑发射阵地。当炮兵连进入阵地,杨连长和炮兵到指挥所领受任务时,陈正湘给大家示范,用望远镜指着那两个目标问:迫击炮能否打到?杨连长目测距离后说:直线距离约800米,在有效距离内,保证打好!当炮手迅速做好准备后,陈正湘再次要求,必须一次将那两个目标摧毁。随即,陈正湘抬起右手向下一甩,并大喊一声:“打!”四发炮弹呼啸而出, 在目标点爆炸。

阿部规秀这个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恶贯满盈的敌酋,终于葬身于黄土岭山谷,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阿部毙命时年53岁,而陈正湘刚满28岁。

硝烟散后,陈正湘从望远镜中看到小山包的日军拖着死尸和伤员向山下滚,独立小院里的日军也慌乱地跑进跑出。

黄土岭战斗的胜利,日酋阿部中将的击毙,震惊了日本朝野,也震动了全中国。战斗结束后,日方各媒体相继报道了阿部中将被击毙的消息。日本陆军省公布:阿部中将被炮弹碎片击中左腹部和双腿,以数十处致命的重伤。大陆战场之花凋谢了。日本《朝日新闻》以通栏标题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并称“自皇军成立以来,中将级将官的牺牲,是没有这样的例子的。”

得知阿部规秀被击毙的消息后,毛主席亲自从延安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发来电报,表示祝贺。并要求嘉奖有功人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向朱德总司令发出嘉奖电:“阿部中将击毙,足见我官兵杀敌奋勇,殊堪嘉慰。”(作者/王修长)

作者: 王修长

责编:曹向潮

来源:新化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百年伟业·梅山壮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