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红色故事 | 大山深处的守墓人
云上新化 • 时政新闻
2021-04-13 17:09:33

在奉家镇墨溪岗,有一座青山环绕的红军烈士墓,流传着一个四代人守护和祭扫红军烈士墓的动人故事。

1935年12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军团进入奉家山,当地百姓看到有军队来了,都很害怕,纷纷躲进了后山。原因是国民党地方保安部队刚刚到过此地,他们在当地抢夺粮食,霸占房屋,强拉壮丁,虐待村民,老百姓已成惊弓之鸟。没来得及走的村民,都关起门躲在屋里从窗户里、从门缝里仔细打量着这支军队。他们看到士兵身着深灰色服装,戴着八角帽,帽子上别着一颗红色的五角星。这些士兵看上去面黄肌瘦,却很有精神,很有纪律。他们不高声喧哗,不撞老百姓的门,不拿老百姓的财物,和老百姓讲话很和气,还主动帮村民把水缸挑满,把院子里的柴劈好……他们在村里喊话:“我们是红军,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我们是一家人”,于是老百姓陆陆续续回来了。人们才知道这支部队是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红二军团在当地处决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首恶分子奉名彪、奉则中、戴正尧等三人。打开了地主的粮仓,把粮食分给穷苦老百姓,红军还直接把粮食送到老百姓家里。

村民奉显地家住进了红二军团几名战士。部队离开时,一位年轻战士胃痛病重,不能随军行走,为了不给队伍增加负担,他说:“大家走,不要管我!”部队首长只好把他留下,并吩咐奉显地帮助照看。第二天,红军战士想帮奉显地家修补破旧的屋顶,他悄悄搭上梯子爬了上去,却因胃病突然发作,跌了下来,嘴角血流不止。奉显地知道后,匆忙赶了过来,将红军战士搂在怀里,泣不成声地说,“我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心里时刻想着老百姓的人。”不幸的是,当天晚上,这名红军战士就与世长辞了。奉显地伤心不已,叫来邻居奉显情,将烈士遗体缠上4层稻草后,抬进深山安葬,为了让后人缅怀,他俩为烈士筑了高大的坟堆。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奉显地、奉显情年年给烈士扫墓。奉显地辞世后,他的儿子奉名秤年年约上奉显培、罗承忠等乡亲给烈士扫墓。罗承忠是共产党员,他征得原上团公社同意后,以“中共上团公社委员会”、“上团公社革命委员会”的名义,给烈士立了一块碑。

罗承忠是听着这段历史长大的,在年年的扫墓中,他对红军战士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受红军精神的影响,罗承忠只要看到乡亲们受穷受苦,心里就特别难受,他总是竭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当时村里没有医生,老百姓看病都要去几十里外的乡镇看病,为了方便群众看病,罗承忠下决心学医。他刻苦钻研,看书、尝草、试药、制药,常常独自一人上山采药,有时被树枝刮得血痕条条,或者摔得鼻青脸肿回来,可是,他却很开心,能让老百姓及时得到医治,他再苦再累都觉得快乐。罗承忠30多岁时,当上了上团人民公社墨溪大队大队长,这几年,他更了解乡亲们看病的艰难,却没有更多时间为村民看病。于是,他毅然辞去大队长职务,潜心钻研中医,一心为老百姓看病。对没钱看病的困难人家,他都免费看。不论日晒雨淋、酷暑天寒,他都坚持出诊,有求必应并总能及时到达需要看病的人家。这一看就是50年。罗承忠还让自己的大儿子罗教灵学医,他说:“我们这大山里,不能没有医生”,并时刻叮嘱儿子“心中装着老百姓”。

罗承忠每天再忙,清明节那天一定亲自会给红军战士扫墓,他临终前,留下遗言:“我的坟墓要跟烈士在一起。我要永远守候着红军战士。”他对儿子罗教灵说:“葬在一起,你们就不会忘记给红军战士扫墓了。”遵其遗嘱,后人了却了罗承忠的心愿。罗承忠,这名大山里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用一生诠释“心中装着老百姓”这句朴素却分量重于大山的话语,他生前传承并践行着红军精神,从不曾忘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死后还要守候着红军墓碑,要“监督”着子孙后代为红军扫墓,他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后人不要忘了红军长征精神。他的一生,不愧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名字。

在罗教灵的带领下,他的儿子罗富文以及奉家镇的乡亲们每年给红军烈士扫墓,给无名烈士扫墓成为奉家镇的传统,如今已经接力至第四代乡亲。直到今天,奉家人民依然深深记得:1935年的那个冬天,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打垮了地主恶霸,搬开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他们把粮食送到乡亲们手中,让大家安然度过了一个最难捱的寒冬。扫墓,是奉家人民对革命亲人的深切怀念,对红军队伍的无限情意;守墓,是奉家人民对长征精神的深切信仰,也是对革命初心的代代传承。而罗教灵也不忘父亲的嘱托,如父亲一般,做着父亲同样的事,扫墓,看病,累并快乐着。

一路聊来,我们已经亲切地称呼他老罗了。我们的车靠着山边停下,便开始沿着蜿蜒的小山路走着,路不宽,而且较陡,路边草木茂盛,仅够一人通行,草叶上的雨水沾湿了我们的裤腿,一群小蜜蜂时不时与我们亲密接触。行走不多久,就看到了红军墓,地方宽阔,碑前松树青绿,鸟鸣不绝于耳,那位红军战士就长眠在此。墓碑是2015年新修缮的,墓碑两边写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墓碑分三大块,介绍了红二军团路经奉家的前后历史及行军路线图,还有新修缮墓碑的缘由,其中有段话这么写道:“呜呼,幸甚!烈士无名,英灵有托,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安息吧!无名英烈,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奉家乡亲们对红军战士的深切思念,情深意浓,溢于言表。

在离墓碑不远的前下方,罗承忠便葬在那里,他如愿与红军战士永远相伴相守,他在地下,看到每年不仅有儿孙来扫墓,还有那么多人前来为红军战士扫墓,应该无比欣慰吧。

一座大山,两处墓碑,一前一后,晨钟暮鼓,相望相守。一种精神,两座丰碑,沉淀了历史的厚重,跨越了时空的距离,成为激励梅山儿女不断前行的巨大力量。英烈史诗传千古,丰碑永矗耀人间。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人们永远铭记红军,传承红军精神。(作者/刘平)


作者:刘平

责编:曹向潮

来源:新化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百年伟业·梅山壮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