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桑植】第二期 《贺英:留守司令员》
新桑植 • 红色旅游
2021-04-11 17:29:57

《红色桑植第二期 《贺英:留守司令员》

桑植融媒4月11日讯(记者 肖磊 张雪 余源 瞿桂林)“快,快走,找红军,找大舅去!”贺英一边拖着被打断的右腿、倚在门边还击国民党团防,一边把装有两个戒指、五块银元、一把小手枪的小包袱塞给七岁的向轩,催促他赶快找大舅贺龙去。

突然,一颗子弹飞过来,打中腹部,贺英倒在屋门边。这是1933年5月6日晨,贺英率领的赤卫队在驻地洞长湾遭遇鹤峰县团防围攻,47岁的贺英倒在与贺龙率领的红军主力分别后住进的那栋木屋门边。

贺英,原名贺民英,乳名香姑,是贺龙的大姐。1906年,20岁的贺英与表兄谷吉庭成亲,双双参加反清团体哥老会。贺英协助丈夫进行反对满清的斗争,组建起一支反抗反动恶势力的地方武装。1922年,谷吉庭被害死后,贺英接过丈夫手中的枪,率领地方群众武装,杀豪绅、打土匪、救穷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就此转变成旧世界的造反者。

1925年10月,贺龙从澧州镇守使任上撤离,率部向黔东转移。贺英退居桑植内半县,以“后方留守司令”名义,继续同国民党湘军坚持斗争,以实际行动,在后方支持贺龙北伐。

1927年春,贺龙北伐到武汉。贺英接到贺龙的来信,和贺满姑前往武汉。贺英从贺龙那里要了一批枪支,又筹款买了一批枪弹,返回家乡,途径长沙时,遇见在省城求学并从事革命活动的桑植籍学生、共产党员朱孔华。应朱孔华的请求,贺英给了他一笔钱,作为费用。路过常德时,常德农协主席陈昌厚求援,贺英给了他12支短枪。武汉之行,贺英带回的不仅仅是武器,更带回了新思想,个人的抗争要同工农革命联系在一起。

几年的游击生活,让贺英感觉到:孤零零的流动游击,力量太小,只有紧紧地与党和红军靠在一起,才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为此,贺英先后两次提出要加入共产党,但为更好在外面活动,贺英都服从了组织安排,留在党外支援。

最后一次与贺龙分别时,贺龙、关向应对贺英讲:“大姐的队伍还可以再扩大些。你们还是回洞长湾去,扩大武装,把附近村里的贫苦农民组织起来,成立赤卫队。”

于是,贺英率游击队回到洞长湾,集中附近村里的贫苦农民,成立赤卫队,实行联防,分散务农,集中练兵。

1933年5月,赤卫队员,白天插秧,晚上联防,身体非常疲劳。于是贺英决定,插完秧再集中联防,仅留下十来个人住在洞长湾。

住处相距不到百米,一条小沟将两栋木屋隔开。贺英、向轩等住沟西向姓人家,贺戊妹、廖汉生等住沟东面的农会委员许璜生家。就在这天夜里,许璜生叛变。

5月6日拂晓,突然一声枪响,惊醒熟睡中的贺英、廖汉生等人。贺英提枪出门,被一颗子弹把右腿打断了。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与贺英一同牺牲的,还有妹妹贺戊妹。

把生命献给革命,用斗争换取希望。在那生与死、血与火、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中,贺英率领游击队与苏区人民一道苦苦地坚持着,顽强地战斗着,为红军守护着湘鄂边这块得以进退依托的地方。

2009年9月,贺英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之一。

贺英,对党无私奉献,对革命坚贞不渝,向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死,风范永存留。

作者:肖磊 张雪 余源 瞿桂林

责编:李卿瑶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