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刘和香 肖国康 记者 严万达
蓝山,地处湖南南部边陲,境内山岭重叠,荟蔚苍翠,浮空如蓝。湘江,从这里出发,贯穿湖南,北极洞庭;都庞岭,在此阻断南北,形楚头粤尾之势。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在此相融相长,回响千年沧桑的湘粤古盐道,刻满蓝山人民拼搏、实干的精神。
自古以来,蓝山人民没有因交通闭塞、资源贫乏而退缩。农耕之余,他们撸起袖子,挥洒汗水为来往盐道的客人修鞋、补伞、钉皮革,龙家坊、詹家坊、杨家坊等带着浓浓工匠气息的村镇应运而生,延绵千年。改革开放后,勇敢的蓝山人民,走出南岭的绵绵山脉,凭着手中的才艺,不断地为着美好生活拼搏、奋斗,渐渐地,在广州狮岭地区聚集起来,一代又一代地将皮革加工工艺传承、发扬。
进入21世纪,贯穿蓝山全境的二广高速、夏蓉高速相继开通,蓝山成为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桥头堡。随着广东省实施“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战略及国家出台《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一系列突破性大、含金量高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蓝山县委、县政府抢抓有利时机,依托6万余名蓝山籍在粤从事皮革皮具工作的人才优势,确立以皮具箱包玩具、轻纺制鞋“一主一特”产业发展模式,奋力打造“产业转移首选区”。依托“楚尾粤头、湘江源头、开放桥头”的独特区位优势,“蓝山县皮具箱包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小镇以蓝山湘江源皮具产业园为中心,规划用地4200亩,吸引皮具箱包企业“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链条式”发展。
目前,蓝山县共有8万余人从事皮具和制鞋产业生产,人员遍布湘、粤、浙等省。为进一步推动“一主一特”产业发展,让优质劳动力享受高标准高质量待遇,不断扩大蓝山劳务工人的影响力,蓝山县成立“蓝山县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工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政、企、校”在培树劳务品牌、打造特色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协同联动作用,全力创建“蓝山皮具产业工匠”劳务品牌。
蓝山县人社部门积极引导,建立以蓝山职业中专为母舰,职业培训学校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合作开设箱包专业技能班。指导企业成立“永州星月企业联合培训中心”,采用“基础理论+实操指导”的方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为企业累计培训工匠1700人次。围绕“一个产业、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全力打造皮具产业工匠劳务品牌体系。湖南奇秀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永州市旅行箱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制定现行“中学生双肩书包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指南”。
责编:陈昊
来源:湖南日报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