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白云之道
新石门 • 石门
2021-03-24 15:19:2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沈宇琪)阳春三月,层峦叠翠。蓝绿相融的群山之间,芝麻粒般的结缕草与回羽状的蜈蚣草错落有致,在暖阳的照射下孕育着蓬勃的生机,这便是白云镇鹤山村呈现的真实图景,而昔日,这里尚是一片寸草不生“砒霜地”。经过七年多综合治理,雄黄区污染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雄黄矿对比图)

得益于国家、省(市、县)的高度重视,石门雄黄矿——曾经的中国药用雄黄唯一产地,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单砷矿区,从退出历史的舞台后,雄黄矿区因长期开采而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对矿区周边约35平方公里(核心区9平方公里)造成的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正得到有效治理。而治理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正是一株株回羽状的蜈蚣草。

柑桔与蜈蚣草间种:按照一棵柑桔树周围78棵蜈蚣草的科学种植模式

蜈蚣草——一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蜈蚣草的茎、叶能够富集大量的砷,它最高含砷量比普通植物高20万倍。早在201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就在雄黄矿区鹤山村开始土壤修复前期基地建设和试种蜈蚣草工作。

作为石门温州蜜橘产业的发源地,近年来,白云镇党委、政府在种植蜈蚣草流转因污染废弃的1005亩土地上,又扩大300亩面积,实行柑桔与蜈蚣草间作,免费为农户种植、培管,并将收益归于群众,走出了一条从环境保护,到扶持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雄黄区污染综合治理,仅是白云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中一环。而煤矿矿涌水污染治理问题,一直是白云环保人眼中的棘手问题,近年来,石门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煤炭行业去落后产能的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响应省政府淘汰煤炭行业落后产能的工作部署,做出了县内煤矿企业整体退出的决定,2015年,白云镇境内的湖南金瑞泰煤业有限公司、石门恒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关闭后,矿井废水涌出,沿沟渠流入水源、河流、农田,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居民们对此反映强烈,针对这一问题,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由县环保局牵头,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白云镇党委、政府全力配合,对两煤矿井下废水进行治理,历时五个月的两煤矿井下废水治理工程完工后,两煤矿井下废水实现达标排放。

(座落于白云镇鹤山村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畜禽养殖业,作为白云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特色产业,一直以来便是白云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受传统畜牧业生产模式的影响,白云镇畜禽养殖主要以生猪养殖为主。近几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疫病防治,排污处理等问题日益突出,白云镇始终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已存在的规模畜禽养殖场,要求加大投入,限期完成污染治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在原有的畜牧养殖模式上,积极探索生态养殖模式,利用良好生态环境、通过使用生态技术等措施,逐步改善养殖环境条件,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目标是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根据发展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不断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让其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自觉地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如今的白云镇,正一步步消除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生态环境问题。誓要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白云之道。  

作者:沈宇琪

责编:胡颖

来源:白云镇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