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任可)头枕幕阜、脚踏洞庭,有汨罗江横亘南北,又有玉池、影珠、神鼎、智峰等群山环绕,汨罗独特的地理地形让道路交通在“三农”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汨罗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省、岳阳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将农村交通作为全市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农村面貌得到大幅改善。
从高处俯瞰汨罗,一条条沥青路和水泥路蜿蜒盘旋在各个村落间。路通了,农民们将农产品运往城镇销售,商人们在农村投资创业。农村因道路通畅而生机勃勃,农民们信心十足地奔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公路修到家门前
回望过往的汨罗农村交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老百姓出行的真实写照。“2004年之前,全市农村几乎没有一米水泥路。部分镇村交通甚至依靠渡船,山区大部分自然村落外出道路仅容自行车、摩托车通过。”汨罗市农村公路养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十余年过去,当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长度近2600公里,客运巴士在村道间畅通无阻,汨罗农村交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想富、先修路’,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汨罗交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先导,农村公路建设则是交通扶贫的重要抓手。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汨罗已全面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实现包括24个贫困村在内的硬化路“组组通”,所有农村学校、村民服务中心、卫生院、敬老院均有等级以上公路通达。
一组数据见证发展:近年来,汨罗采取“向上争、财政投、镇村筹、乡友捐”等模式,累计投入10亿余元,新建农村公路1818公里,实施窄路加宽176公里、生命防护工程1002公里、“白改黑”提质改造275公里,改造危桥160座,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县、乡、村道中等路率分别达到93.76%、91.77%和86.84%,农村公路路网得到极大完善,路况水平、运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今年5月,投资700万元、获得7公里“白改黑”提质改造的玉池山旅游公路通车。“以前上下山办事、接送孩子上下学都是骑摩托,山路狭窄又没有护栏,两头会车都要捏一把汗。”川山坪镇玉池山村贫困户黄鸽说,现在道路又宽又安全,下一趟山仅10余分钟,以往因道路安全问题无法接送孩子的校车也开上了山。
在实现公路通达率100%的同时,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让汨罗的公交车开到了农民家门口。如今的汨罗城乡公交实现了100%镇村覆盖,所有乡镇“一票直达”、阶梯票价、学生半价,65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免费,年均为群众减负1300万元以上,广大农村居民出行实现“出门不沾泥、抬脚上公交”目标,“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城乡公交在其中承担起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以往去汨罗,要先骑车或者走路到镇上,再花8块钱搭车。现在不仅在村口就能坐上车,老年人还不要钱,40来分钟就能到城里。”川山坪镇川山村贫困户杨伟说:“我家孩子放假回家搭的就是公交车,村里开南杂店的要去城里进货,家里养鸡的、种板栗的要去卖货,搭公交都方便得很!”
产业走进村庄里
道塞山河旧,路通天地新。交通瓶颈的打破,不仅方便农民出行,更能带动农村致富。
川山坪镇玉池山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已摘帽的这个小山村今年再度因玉池山旅游公路的提质改造获益。“以前的路,大车进不来,货物运输还得通过小车下山转运,今年5月中旬这条柏油路直接修到了扶贫车间门口,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先后有270万元电气设备从这条路直接运出去。”汨罗市政协委员、竹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世林笑着说。
竹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包含生态旅游、住宿餐饮、电气设备生产等多个产业,不仅在下辖的扶贫车间中有贫困户就业,还与玉池山村17户易地搬迁贫困户签订了委托帮扶协议书,承诺帮扶5年,每年确保人均收入达3000元。玉池山村同样因这条路获益的还有茶叶种植、土鸡养殖、栀子花等5个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涉及贫困户32户92人,人均每年增收3000元。
在省级贫困村三江镇八景村,一条长3公里、宽3.5米的通自然村水泥路蜿蜒山间。“这是前年修好的,通车后,孩子们上学方便多了,山里的竹子、家禽等土特产也能运到山外去,增加乡亲收入。”贫困户罗想华算了算账,丈夫的拖拉机帮乡亲拉物资下山一趟200多元,砍伐100斤竹子能卖23元;她打算再养一些家禽售卖,一年下来全家有4-5万元收入。这一笔账,是公路惠农的最好印证。
因为一条去年10月修好的柏油路,以生态种植为主业的锦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汨罗镇九雁村落地开花。“以前都是荒山野岭,别说车,人都很难进去,这片土地只能闲置。”九雁村党总支书记张伟告诉记者,村里的路修通了,农作物的耕作、运输才有了条件。如今在这片300余亩的土地上,瓜蒌和葡萄即将丰收,金丝皇菊也将在今年开花,黄桃明年将挂果,150亩水稻今年的产量会在15万斤以上,整个种植基地今年总产值将超过30万,这里面饱含着村里11户贫困户的汗水和希望。
让产业遍地开花的同时,汨罗近年来持续发力“交通+”全覆盖,依托农村客运片区站场和镇、村站点建设,整合交通、供销、电商、快递等资源,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对通景公路全面实施提质,实现“路景相容、景景相通”,引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农家乐、滑翔飞行等旅游业态。
甜酒、粽子、粉皮、红薯片、茶叶、金银花……“一镇一品”的特色农副产品迅速走红,销售渠道由原来的农户自产自销,借助便捷的交通和物流逐步发展成“实体+网络”销售模式,销售收入不断攀升,城乡公交日均搭货800单,年网络销售额超过2.72亿元;农村公路有效连通屈子文化园、长乐甜酒小镇、屈子祠粽香小镇、白水西长四季花海、神鼎山森林公园、汨罗江湿地大草原、智峰山滑翔基地等文旅、农旅景点,游客络绎不绝。
如今的汨罗,一条条农村公路从白云深处、清溪岸边蜿蜒而出,把青山和绿水、城市和农村、未来和希望连成一片,铺就成一幅脱贫致富的幸福画卷。
作者:任可
责编:刘晓元 张咪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