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寻迹——文天祥与上甘棠村“忠孝廉节”碑轶事
新江永 • 文学芳菲
2022-02-18 10:08:25
小桥流水,月落山崖;亭台楼阁,两岸人家。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如画的山水中,在古朴的建筑里,在沧桑的碑林石刻间,沉淀着历史的风尘。村南“月陂亭”的一块摩崖石碑——宋文天祥手书的“忠、孝、廉、节”碑,更是上甘棠文化之宝。
月陂亭位于上甘棠村东南的谢沐河边。它不是人工建造的,而是一个天然的石亭,是古代通往两广的古驿要道,也是过往行人的休憩和文人吟诗作赋的好地方。亭旁有数十米凿壁,镌刻有24方古代石刻。这些石刻绵延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内容丰富,有叙事、功德碑,有唱和诗及八景诗,有劝谕文、感怀诗,是国内罕见的千年石刻家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文天祥手迹摩刻的“忠孝廉节”碑,碑刻每字高1.8米,宽1.3米,字迹遒劲有力,气势磅礴,堪称湖南“忠、孝、廉、节”第一碑刻。据《宋史.文天祥传》记述,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冬至,文天祥被提为湖南运判。咸淳九年,广西恭城秦孟四起义军攻破永明,安抚使江万里委派文天祥赴永明平定秦孟四起义,驻军湘桂交界的上甘棠。在上甘棠期间,他办事分外勤谨,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上甘棠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一天,他经过村里“濂溪书院”,目睹书院正墙上“忠、孝、礼、仪”四字时,感慨万端。因为受周敦颐、朱熹思想的影响,文天祥早已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对周敦颐的《爱莲说》推崇备至。时值元兵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更坚定他“忠君报国”之心。考虑上甘棠周氏族人与周敦颐的同源关系,他便挥笔写下“忠孝廉节”的题词。此后,四字遂在上甘棠族人中传谕了490年。据村里人说,文天祥原来的字写在一幅大布上,一个字就是一块布。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永明县令王伟士,十分崇敬文天祥,得知布快要腐烂,便叫人把这四字刻在月陂亭石壁上,永记这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对世人的勉励。在“忠、孝、廉、节”碑刻旁边的是《记贤嘉言事亲》碑,其内容是教育为人子女者要如何孝敬父母,是对“孝”字最生动的诠释。“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成为教化民众、激励后人洁身自好的座右铭,也为上甘棠人文风气的培植起到了领航作用。千百年来,这里人才辈出、民风淳朴,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历史如过眼烟云,唯有“忠孝廉节”四字与亭同在。惟其如此,月陂亭不仅是休憩之所,也是道德教化之亭,并成为上甘棠最让人耐读的景点。
作者:谭 竣
责编:李勇辉
来源:江永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测试|文学芳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