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信诈骗的三大致命误区,99%的人都不知道
新邵东 • 邵东新闻
2025-04-30 09:46:58

“我没钱、不贪心、智商高,骗子能奈我何?”——这些话,是无数人被骗前的最后一句flag!

你以为骗子只盯着有钱人?错!你以为不贪心就能免疫?天真!

你以为聪明人不会中招?大错特错!今天,我们用血淋淋的案例撕开电诈的三大致命误区,看完后背发凉!

误区一: “我卡里就三毛钱,谁能骗得了我!”

真相:没钱也能被骗到倾家荡产,甚至沦为“帮凶”!

你以为骗子只图钱?他们更图你的身份和账户!

● 案例1:河北黄骅的刘某,因贪图4000元小利,将3张银行卡卖给诈骗团伙。结果,这些卡被用于洗钱超120万,他因“帮信罪”被判刑10个月,还被罚2万元!

● 案例2:广东揭阳的谢某跃,明知银行卡会被用于洗钱,仍将卡借给他人,结果账户流入资金2586万元,最终被判拘役4个月9。

警方提醒:

骗子会利用你的银行卡“跑分洗钱”,哪怕你账户里只有三毛钱,也可能成为犯罪链条的一环!

法律后果:买卖、出借银行卡,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并面临5年禁用非柜面业务的惩戒。

误区二: “我不贪心,骗子休想骗到我!”

真相:不贪钱?但你会贪“安全感”、贪“正义感”!

骗子早已升级话术,专攻人性弱点——

恐惧陷阱:白银市Q女士接到“警察”电话,称其卷入洗钱案,要求转账自证清白。她为保护家人和孩子上学,被骗110万元。

正义陷阱:上海段女士被假警察洗脑半年,坚信自己“协助破案”,转走丈夫100万积蓄,直到民警苦劝8小时才醒悟。

情感陷阱:兰州S先生被骗3万元后,因急于追回损失,又被假“程序员”二次诈骗7万元。

诈骗逻辑:骗子用“通缉令”“保密协议”制造恐慌,用“帮你追款”“证明清白”伪装善意,甚至伪装成“警察”“检察官”操控你的情绪!

不贪钱,但你会贪“安全”、贪“正义”、贪“追回损失”!

误区三: “我这么聪明,骗子休想骗到我!”

真相:高学历、高智商人群,反而是精准围猎对象!

数据打脸:

研究生学历的李女士,因对“录制有声书”感兴趣,被诱导下载虚假APP,一步步投入数万元,直到警察上门才醒悟。

江苏徐州的曹某,自认精通网络,却在刷单返利骗局中损失42万元,骗子用“组合任务”“操作失误”连环套牢他。

骗术升级:

技术降维打击:AI语音克隆亲友声音、伪造“通缉令”和“警官证”、木马远程操控电脑(如“银狐”病毒)。

心理操控:骗子研究心理学,用“权威压迫”“群体效应”(如晒假返利截图)瓦解你的理性。

残酷真相:骗子比你更懂人性,更懂技术!“聪明”反而让你低估风险,成为靶子!

反诈救命指南:三大误区,一招击破!

1.没钱≠安全

绝不外借银行卡、手机卡!

定期检查账户异常,发现不明转账立即报警。

2.不贪≠免疫

凡涉及“安全账户”“保密协议”“线上办案”,一律挂断并拨打110!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实时预警。

3.聪明≠无敌

警惕“高收益”“内部渠道”,99%是陷阱!

多问一句:“真警察会让我转账吗?真客服会索要验证码吗?”

��网友血泪评论:

“我爸卡里就200块,结果被骗子拿去洗钱,差点坐牢!”

“闺蜜985毕业,被假‘海关’骗走学费,哭都来不及!”

“转发!这年头,没被骗不是因为你聪明,只是骗子还没盯上你!”

��紧急扩散

骗子不在乎你有多少钱,而在乎你能不能“被利用”!

转发此文,拯救身边盲目自信的TA!

记住:反诈没有局外人,你的每一次警惕,都是对犯罪最狠的回击!

责编:彭月娥

一审:金娜

二审:羊丽平

三审:申有能

来源:全民防骗局公众号

专题全民反诈在行动